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中国古代家的基本释义形态与功能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国自古便有“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家齐而后国治”的思想观念,强调家在个体发展、社会运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农耕经济时代,家是集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居家

我国自古便有“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家齐而后国治”的思想观念,强调家在个体发展、社会运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农耕经济时代,家是集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居家生活、教育、休闲娱乐和精神慰藉为一体的社会单位,人的生老病死、教育娱乐、衣食住行均可以在家中获得满足,一切人际关系和社会组织也以家为中心,而且“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1],“故中国社会亦以家族本位为其特色之一”[2]。尽管当前家庭规模、形态与功能发生了变化,然而家庭对于个体生存发展、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而言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家的基本释义、形态与功能,对当前重视家庭与家庭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一、“家”的文字学释义

《甲骨文编》收录“家”的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3],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写法从象形角度来说,似乎是从事物的侧面而非立体角度描述,主要由一身一耳两足一尾构成,但是身躯和耳较为庞大,足、尾较短。“家”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鸡为两足禽类率先排除。通过短尾、短足、庞大的身躯和耳朵可判断“家”的下半部分为豕。在“家”的甲骨文的诸多字形中有两点应值得注意:一是在“家”的下半部分,有的字形在其肚下多了一笔,是为豕的生殖器,表明为牡豕,是雄性的象征,与古代生殖器崇拜、祖先祭祀有关;二是有的字形为房屋与豕相连,可从家牲房屋结构解释。人厕与猪圈相连、合用则表明家庭形态的进步,表明个体家庭生活的稳定。家居生活稳定之后自然就追求生活的实用性,时至今日,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人厕与猪圈相连、合用的房屋结构依然存在。《金文大字典》收录“家”的金文字形近50种,从其诸多金文字形来看,在商周时期“家”的基本字形已经固定,为上下结构,由形象逼真的“宀”和“豕”构成,故从宀从豕。《金文大字典》明确指出“家”的本义是指“人们身体住所的房屋宫寝”[4]。

许慎注“家”为“居也,从宀,豭省声”,为形声字。“宀”指“交覆深屋也”,即居住的场所,由是家的基本字义为“居也”,并从“豭”得声,是为形声字。古文字学家围绕许慎对“家”的基本注解,对“家”的字音、字形、字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家”是从“豭”得声还是声义兼得;二是家是否从宀,入宀部。

在“家”的字音方面,汪奎在《释家》中指出,“家”为“豭省声”,从“豭”得声,而非取其义。他认为许慎定义的省声“实从某字以得声,而特省其字以成体,时或取义亦有不取义者”,以此为理论前提,明确指出“家之豭省声,亦第取其声,不取其义也”[5]7394。继而又以“宫”类比,论证“家”从“豭”得声的正确性,“《尔雅·释宫》牗户之闲谓之扆,其内谓之家,是家与宫为同类。而《说文》宫下云从宀,躳省声。盖亦但取其声不必拘于义以为说。此又足以为家例也。至家之说声云居也。则更取双声叠韵以为训。而家之为豭省声益可信其非误。”[5]7395许慎对“家”与“哭”的注解有异曲同工之处,“哭,哀声也,从吅,从狱省”,而非从犬,由此“则知家当从豭省声”[5]7397。笔者认为,“家”不仅从“豭”得声,而且得义。“豭”为“牡豕也。从豕叚聲。古牙切”,“豕”为“彘也”,二者均为猪的意思。在甲骨文的家字中,“豭”的字形与“豕”相同,盖由于后人从其省体,于是家字成形。因此可以推断“豕”为“豭”之省,故“家”从“豭”得声取义。

在字形、字义方面,古文字学家对于家是否从宀而入宀部,争议较大。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家”从宀豕,当入豕部。周伯温在《六书正讹》较早提出该观点,并以“牢”字类比,指出“家,居牙切,与牢同意,豕居,故从宀、豕,后人借用为室家之家。牢,牛屋,后人借用为牢狱之牢”[6],因而“家”字当从宀豕,不从豭省声。段玉裁同样持此观点,认为家入豕部从宀豕,并进行了详细论证。他先从读音的角度提出质疑,“豭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巳,从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豭省耶,何以不云叚声,而迂回至此耶”,因而提出其基本观点,“窃谓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叚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紧接着他以“牢”作类比,指出“牢,牛之居也。引伸为所以拘罪之口牢,庸有异乎”,继而指出“豕”的优点,“豢豕之生子最多。故人居聚处借用其字”[7]337。因而“家”之本义应当为豕之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久而忘其字之本义。使引伸之义得冒据之”[7]337-338。徐灏则是从家家皆有畜豕的角度论说的,“灏谓家从豕者,人家皆有畜豕也。曲礼曰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5]7390。孔广居在《说文疑疑》认为家从豕,是古代治家保家之道,“有家则安,观家之从豕,可以知先民养民之道矣。”“马之用,以足牛羊之用,以角犬之用,以齿鸡之用,以歫其用,过猛不宜。家惟豕之用以鼻外柔内刚,故家字从之,有治家之道焉,有保家之道焉。”[5]7391《魏三体石经》则从祭祀的角度论说“家”从宀豕,“古者庶士庶人无庙祭于寝,陈豕于屋下而祭也”[5]7397。杨振镐论证角度最为新颖,他从星宿角度论说家当从豕,“按本草纲目李时珍曰,豕在禽兽室屋,定之方中乡篓云,定星昏中而正四方,于是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博雅营室谓之豕韦。窃意家与室同,家字从豕,或取此义”[5]7395。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508/1202.html



上一篇: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下一篇:近二十年继承语学习相关研究综述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