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审美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情感民族志初探(4)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15: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美学和文艺研究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矛盾。 因为审美和情感、想象相联系,首先它的存在状态就是不确定的。 那么审美或者说审美经验到底有没有确

美学和文艺研究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矛盾。 因为审美和情感、想象相联系,首先它的存在状态就是不确定的。 那么审美或者说审美经验到底有没有确定性? 这是当代情感民族志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就是说情感结构有没有确定性,有没有本质属性?一些情感人类学的学者认为,情感就是不确定的。 我们认为,在历史地发展的社会中,问题不是这么简单。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在一定的时空中,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情感结构是确定的。 因此,我们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去研究它的相对确定性。 如果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不再具有确定性,一切神圣的东西,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那么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就成为问题了;人类要建立的信仰,或许就不再可能。在所有神圣性的东西都被解构、都烟消云散的时代,努力寻找确定性、寻找审美和文学艺术的某种本质属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具体的研究方法

当代人类学和民族学有一个都市化转向。 传统的人类学研究主要以小型社会为研究对象,呈现该群体在微观层面的日常生活、交流交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不对都市化社会,不对当代都市化的人群及其存在方式和情感结构做出研究,事实上就不可能对当代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芝加哥学派”以后,人类学家对都市环境中群体之间交往互动进行追踪,不乏经典作品,亦在学术界以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即使研究小型社会, 也不可避免涉及都市化和现代化的问题, 因为小型社会的成员也要面对现代化的问题, 例如当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就是嵌入到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中, 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社群也在接受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体/介的冲击,传统文化面对着重塑与传承的挑战。?在这样一个都市化转向的语境中, 对电影艺术进行民族志研究,可以较好地理解观众的具体感受,以及社会不同群体对它的看法。

当代中国电影也许是研究动态的情感结构的一个良好文本。在当代文化系统中,电影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在流动,剧本的设计、导演的拍摄、演员的表演、后期制作等等,存在着精神和情感流动的微妙状态。将民族志方法引入当代电影研究,可以关注人们如何借助物质载体与影片内容互动,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如何与他人交流,这些观点与想法又如何通过社群文化传播。?而观众又如汪洋大海一般, 个体背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个人观点也是在流动的。在对当代情感民族志的分析上,大数据对于性别、年龄等有了基本的统计,例如二三线城市的青年观众事实上是电影观众的主要构成,也是电影票房市场的主力。?通过情感民族志来分析和把握当代社会复杂的情感结构,可以对当代电影进行深度阐释, 并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当代审美形式与社会生活的复杂关系。

关于当代社会的社会关系和审美关系,阿兰·巴迪欧提出了哲学认知, 我们则提出了情感结构基本维度的理论构想(如图一)。?对于这个结构关系的研究和深入阐释, 我们认为是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在情感民族志方面拓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图一 当代中国社会情感结构的基本维度

近年来,我们团队结合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方法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首先,我们在确定研讨的电影后, 会广泛收集和分享对该电影的网络评价,包括主创人员言论、广告用语等等。然后,我们开展多学科对该影片的自由讨论和辩论,在条件允许时邀请主创团队参加,邀请社会不同阶层人员参加观影和讨论, 偶尔采用多地多团队同时研讨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我们整理文字资料,用于发表和进一步研究。 同时,用民族志材料与艺术批评和美学分析互相参照,进行复杂研究和电影文本深描式解读,最终形成关于中国当代情感结构的理论判断。

目前为止, 我们把已经发表的文章和讨论稿收集,出版了《当我们在谈电影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一书。但是,这只是我们团队目前为止的初步探索。 我们希望今后在学理和具体研究方法上有进一步的探索,用人类学、民族学的方法对当代电影和当代文学艺术进行情感民族志研究, 在系列研究的基础上, 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进行阐释, 提炼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 我们认为,对于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实证研究,也需要理论自觉,不再仅仅借助西方的理论阐述中国电影和中国当代文艺作品, 而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工作, 从复杂的当代中国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中提炼概括审美关系, 包括其中的矛盾关系, 在对具体审美关系和审美意义的研究中,进行理论概括。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707/1439.html



上一篇:浅议当代土家族小说创作中的河流书写
下一篇:当代视角下鲁迅硬译的意义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