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一期《奇葩说》的辩题, 竟让我读出家庭教育(2)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7 1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熊浩认为:在“父母与我不喜欢的人再婚,要不要阻挠”这个问题上,最刺眼的不是“阻挠”,而是“不喜欢”。 坦白说,如果父母一方要再婚,找到一个

熊浩认为:在“父母与我不喜欢的人再婚,要不要阻挠”这个问题上,最刺眼的不是“阻挠”,而是“不喜欢”。

坦白说,如果父母一方要再婚,找到一个“我喜欢”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以礼相待,面子上过得去就是很理想的状态了。更何况就像后来陈铭说的,所谓“不喜欢”,很大程度上是不喜欢那个“背叛”了父亲/母亲的自己。

问题关键是:不要牢牢抓住高度情绪化的这个“不喜欢”,要沟通。

“你有可能坐下来聆听彼此的需要,你会发现整个现场变成一个可以沟通和对话的现场,而最妙的是你可能会发现,他会无比善良得为你做出一些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有本很出名的育儿书:《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西格尔认为,孩子情绪化的表现,是他们未成熟的大脑失控导致的。

书中他给出了脑科学的方式,比如整合上下脑,左右脑等,帮助父母引导孩子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西格尔提出,情绪训练需要一项长期贯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其实,不光孩子,很多成年人在情绪上头时,做的决定,说的话,都会背离自己的初衷。事实上,情绪管理是一门终身需要修炼的功课。

“情绪对话中,我们都在寻找敌人。但在亲密关系中,敌人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把人和问题拆开,那我们永远会责怪那个跟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人。真正的问题可能不是你的父母或者新的家庭成员,敌人不是爸妈,而是你的这份不喜欢。

别焦虑,“误差”不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个辩论话题到最后,就像马东老师说的:双方辩手,没有亲身经历的都在讲道理,说阻挠无用;有亲身经历的都在谈感情,说孩子就是脆弱。

大部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可能不是“再婚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未来?”,而是其他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误差”,比如:

单亲家庭,孩子可能会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打断孩子,他们容易出现专注力的问题;隔代养育,孩子容易缺乏同理心等等;揍了孩子一顿,长大容易产生暴力倾向……

当代父母的焦虑在于:按照育儿书标准来养育孩子,如履薄冰,神经紧绷,生怕一时行差踏错,就毁了孩子的一生。

但误差有那么糟糕吗?孩子有那么脆弱吗?

首先父母要搞清楚,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孩子:他合群、专注、聪明、同理、懂事、温和……这不可能。孩子不是橡皮泥,按照你的要求,构造的一个完美的形象。

父母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他可能不完美,也当然会身处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但他要学会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尽可能得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就像李诞说的:最好的家庭情况当然是父母相爱,但是如果父母不相爱,阻扰也没有用。作为孩子不如思考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如何让自己更强大一些,更成熟一些,让自己的幸福更多一些。

薛兆丰说:“遇到不喜欢的东西理性反弹,这才是最健康的心态。你要一个你看的顺眼的世界,可能吗?你学会把世界看的顺眼,真的那么难吗?”

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的婚姻形态还相对单一,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未婚先孕、离异、再婚、不婚等等,婚姻形态多元,社会宽容度高。

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社会的婚姻形态也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与其纠结这些“误差”,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沟通能力、情绪管理、适应能力,这些真正能让自己和孩子强大的修炼上来。

意犹未尽

?父母子女一场, 活出自己, 才是给对方最好的礼物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0/0817/426.html



上一篇:春山自然学苑落地春山椿树,大地之野开启孩子
下一篇:《亲爱的小课桌》首场看片会 直指当代萌娃课业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