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4 05: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智力发展,在儿童思维发展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代表了认知功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智力发展,在儿童思维发展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代表了认知功能和形式的不同质的水平。[1]

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多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多数在学校教育中运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实施相应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没有系统的阐释一些观点。只有家庭教育可以从婴儿一出生便对其施加及时地适应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如果错失了儿童各阶段的关键期,之后的学校教育只能是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本文试图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出一些在家庭教育中可操作性的建议。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的重新建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由此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以下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是个体思维发展的萌芽时期,婴儿主要依靠感知动作适应探索外部世界。他们能协调感知输入与运动的能力,从而形成行为图式,理解并影响着周围的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本能性的反射发展到目的性的活动;出现客体永久性,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发展;延迟模仿产生。[2]

前运算阶段的主要认知成就是出现了符号功能或象征性功能。[3]这一时期的儿童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特征。泛灵心理,即儿童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的任何物体都与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觉;自我中心,指的是婴幼儿仅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事物,完全不能采择别人的观点,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同样也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去理解问题;另外他们不能理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思维也不具有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新技能来思考事物。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解决一些守恒问题,并且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而非错误的表象来得出结论。这一阶段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能很好地理解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具备心理排序能力,同时还掌握了传递性的相关概念能描述系列元素之间的必然关系。[1]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不再局限于真正的或可观察到的事物上,他们可以对或许没有现实基础的假设过程和事件进行逻辑推理。

(一)家庭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智力都会按照同样的顺序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完成的基础之上。家庭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家长应时刻清楚自己的孩子处在什么阶段发展水平,实施什么样的家庭教育。[4]

比如,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是依靠感官和动作学习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婴儿在出生的这头两年里,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母亲首先要给婴儿足够的安全感,通过与孩子的耳语、拥抱、微笑、抚摸等,让其建立起最基本的对外界环境的安全和信任感。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婴儿接受尽量多的新刺激,对其进行视觉、听觉以及动作协调性方面的训练。另外,婴儿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最显著的进步之一就是这一阶段后期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家长可以经常在不同的情境下和孩子玩“藏猫猫”的游戏,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获得客体永久性。

又如: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出现泛灵心理,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生活中多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家长可以利用泛灵心理告诉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生活用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另外,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或无意看到一些恐怖的影像或场景,这一阶段孩子受泛灵心理的影响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常常以为这些情景在生活中也存在,因而产生一些恐惧心理。让孩子避免接触恐怖的事物,有利于发展孩子勇敢、大胆、无畏的品质,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有意识地培养儿童主动探索的精神

主动探索不仅是作为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人格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品质。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2~4岁的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自主性,如果没有很好地形成自主性,则会形成羞怯疑虑的人格特征。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观念会把“顺从”、“听话”作为“好孩子”的标准,这样很大程度的阻遏孩子自主性的发展。[5]家长不要把儿童当做是缩小的大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认知结构,更不要以成人的立场去理解和约束儿童。在儿童思维发展初期,他们没有成人这么丰富的知识经验,不会看到一个物体就明白它的内部结构甚至工作原理。他们需要通过动作来思考,所以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去主动探索自己好奇的事物,不要为了保护一个玩具免遭破坏而打消儿童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504/1186.html



上一篇:上学路上为什么要学古文
下一篇:对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现状解析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