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当代中国画教育为什么出不来大师,请听一代宗(2)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09 11: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秋意山水》 临摹是长期的过程,不能“出脱太早”。所谓“出脱太早”,一般指画家的根基和修养不够,就急于自立门户。黄宾虹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秋意山水》

临摹是长期的过程,不能“出脱太早”。所谓“出脱太早”,一般指画家的根基和修养不够,就急于自立门户。黄宾虹先生诗曰:“师古未容求脱早,虎儿笔力鼎能扛。”欲获得像虎儿(宋代画家米友仁)那样能“扛鼎”的笔力,就必须打好根基,不能求脱太早。

甚至把吴昌硕也列入此例。吴昌硕先生无疑是一位开派的大家,黄宾虹先生说他“知笔意而法不备”,也未必不是中的之语。中国画要求积累。“厚积薄发”才有可能获大成功。先生一生尊奉并实践此理。急功近利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中国画大家的。

?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浦溆起寒烟》

临摹是获得传统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目的还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近现代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等批评一些国画家死临摹、临摹死,是有事实根据的。但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取消临摹,将临摹“一棍子打死”,就大错特错了。黄宾虹先生也反对死临摹,但他始终认为临摹是必须的,只是如何临摹,如何善临的问题。这是先生和一些西画出身的教育家之间的区别所在。

?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南高峰小景》

对于“师造化”的含意比“写生”宽泛。黄宾虹先生有山水画“得之于壮游”之说。古人说的“行万里路”,强调对造化的“游”与“悟”,往往比写生更具根本性。西画写生一定是对物描绘,中国画写生可以对景描绘,也可以根据记忆描绘。黄宾虹先生的“纪游”山水,都是追忆之作,有时也称为“写生”。他40年代忆写20年代的游历印象,也称之为“纪游”,而那与对景写生没多大关系。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黄山汤口》

?

写生也是有“道”的。黄宾虹先生的“写生之道”是什么?他曾对学生王伯敏说:“江山如画,实是江山不如画,画中山川,经画家创造,为天所不能胜者。”在《富春山图》题画诗中又说:“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这些充分体现了黄宾虹先生对写生的深切感悟。在写生方面,林散之受黄宾虹的影响颇深。三十七岁时,林散之先生遵师命,为师造化,孤身作万里出游,期间得画稿八百余幅、诗两百余首,此后数十年寒灯苦学,终在中日书画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他终身牢记恩师教导,每到一处总是要对景写生,并找时间同老师交流,黄宾虹先生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他的弟子们做出了极高的榜样。

?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黄山图》

如何看待临摹与写生,始终是当今中国画教育的一大问题。各类美术学校和改革家大都提倡对景写生,贬低和否定临摹。多数传统画家坚持着师徒传授,从临摹入手,再师法造化的方法,但具体情况与结果各有不同。

?

临摹与写生,关系到中国画如何延续,如何创造,如何保持自己的形式语言特点等根本性问题。黄宾虹先生坚持的“临摹 师造化”路线和方法,已由他的艺术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近一个世纪的美术学校,没有培养出像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这样的中国画大师。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些什么呢?

?

???????????? 二零二零年七月四日下午于北京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0/0709/343.html



上一篇:当代农村家庭不和谐的个人原因
下一篇:从不加家长群的汪涵,是当代家庭中的一股清流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