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当代中国画教育为什么出不来大师,请听一代宗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09 11: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黄宾虹先生带领学生们写生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

黄宾虹先生带领学生们写生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

怎样学中国画,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近百年来,学校教育取代了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走了一条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的路。学中国画,就要学素描,画写生。但在传统画家黄宾虹先生看来,这并非正路。那么,他走的是什么路,他的主张是否符合当今的中国画教育?对今天的中国画教育,还有没有意义呢?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高阁清话》

在20世纪纷繁复杂的中国画坛,黄宾虹先生无疑是一位跨时代的艺术巨匠。这位“早学晚熟”的艺术家,毕生致力于祖国传统文脉的继承与光大,面对西方艺术观念的冲击,他坚持从内部寻找动力,为推动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宾虹先生不仅是伟大的艺术家,更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经历过传统的师授绘画教育,后来又任教于各种新兴的美术学院,其独特的美术教育思想,培养出了林散之、王伯敏、李可染、黄居素等杰出的艺术家。今天的中国,学院体制一家独大,我们再次回头去重温黄宾虹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想必对于“为中国古来艺术保此精神”淤有所启示。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笔苍墨润》

黄宾虹先生出生在徽商家庭,受家族观念熏陶,四岁学画,并习举业,打下了深厚的经学基础。十六岁跟随陈春帆先生学习人物画,后又受陈崇光先生山水花卉的影响,力追宋元,他的艺术人生,历经传统到现代的教育体制变革。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对黄宾虹先生的影响颇大,他早年随倪逸甫先生学画,得“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口诀,后又从老画家郑雪湖先生处习得六字诀“实处易,虚处难”,对他后来重新认识传统画学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受传统熏陶颇深,但青年的黄宾虹并不保守,反之,他是一个激进的知识分子,一个民主主义者。从“戊戌变法”到国学保存会,以及为弘扬国学而兴起的南社,都有黄宾虹先生奋斗的身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使黄宾虹先生的思想更富有变革性,更具有时代前瞻性。

?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含刚健于婀》

他走的是一条先临摹古人,后师法造化的路,而所谓师法造化,并不等于西画式的对景写生。

黄宾虹先生提出的“师今人,师古人”,主要途径即临摹。说要以“朝斯夕斯,终日伏案”“十年面壁,朝夕研练”的态度对待临摹。在他看来,临摹是学习前人理法、作品“由旧翻新”的必经之途。他说:“舍置理法,必邻于妄;拘守理法,又近乎迂。宁迂勿妄。”“宁迂勿妄”所暗含的,是对临摹学习前人理法的重视。在追逐新奇的时代,“宁迂勿妄”已经成为时髦,黄宾虹先生这四个字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黄宾虹先生国画作品 《西冷湖山图》

对于“师古人”,黄宾虹先生主张兼收并揽,严格选择。他说:“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揽,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此可为善临摹者进一解矣。”对于古代传统,他提倡临摹宋元画,说宋元画“浑厚华滋”,格调高华;不大提倡临摹明清画,认为明画“枯梗”,清代画“柔靡”;他又提倡临摹“士人画”,反对临摹“庸史画”(或称“文人画”)。

?

临摹古人作品,要临摹原作,而不能只临画谱、复制品。黄宾虹说:“元明以上,士夫之家,咸富收藏,莫不晓画,”“自《芥子园画谱》出,而中国画家矩矱,与历来师徒授受之精心,渐及澌灭而无余。”《芥子园画谱》以及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艺术的普及,也为研究传统提供了方便。但画谱与复制品总是无法与原作相比,如果只临画谱与复制品,就很难发现与理解古画的精妙之处,也就很难“取法乎上”,对艺术家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是艺术与科技、艺术普及与提高关系的一个悖论。

?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0/0709/343.html



上一篇:当代农村家庭不和谐的个人原因
下一篇:从不加家长群的汪涵,是当代家庭中的一股清流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