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娇惯的心灵》与当代教育问题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3 17: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直播 预告 《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新书 对谈 “娇惯的心灵”与当代教育问题 ——如何培养“反脆弱”的孩子 嘉宾 朱永新 苏州大学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中国

直播

预告

《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新书对谈

“娇惯的心灵”与当代教育问题

——如何培养“反脆弱”的孩子

嘉宾

朱永新

苏州大学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学术委员会顾问

甘阳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

渠敬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芦咏莉

心理学博士、教授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主持

吴琪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直播时间

8月4日晚19:30-21:30

直播平台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抖音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快手

*观看方式:打开抖音或快手app,在搜索栏输入“三联书店三联书情”或“sanlianshutong”即可找到,点击进入关注,直播见!

京东直播

天猫直播

活动简介

为什么 “虎爸虎妈”要用“直升机式”的教育方法把孩子们照看得密不透风?为什么这些孩子,虽能在考上精英大学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却对焦虑和抑郁毫无免疫力,在青春期时成为前所未见的脆弱一代?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我们始终被焦虑笼罩,付出了全部心血,却换来脆弱的心灵,迷茫的巨婴、没有炼成的钢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新近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指出了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三大谬论的认知指导下,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导致一代人的衰弱,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可能都与美好的愿景背道而驰。这三大谬论是:1. 脆弱人设: 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2. 情感推理: 永远相信你的感觉;3. 我们 vs 他们: 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这三大谬论既不符合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也不符合许多文化中的古老智慧;但它们却在社会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导致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爆发式增长、自杀率的上升、成熟期推后、抗压性减弱、难适应社会等等诸多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与应对这一问题?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实验二小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专家围绕本书展开对话:从父母的教养方式到学校的培养方式,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成长期,从社会的发展到科技的革命——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聪明、更强壮并且反脆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会茁壮成长,也更有可能成功追求自己的目标,成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

活动主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生活周刊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 雅理读书

联合主办:

新京报·文化客厅 人民网·文娱

PourMarx

【来源:阿大大电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0/0803/412.html



上一篇:这家隐藏在别墅区里的“私塾”,课室、健身房
下一篇:见过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父母再忙也要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