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家庭教育:分辨管教与虐待 避免以爱之名的伤害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1 06: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出现虐待(杀)父母事件,跟施虐者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否有关?“为你好”真的对孩子好吗?资深辅导员袁凤珠受访分析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心理,他们该如何自救,并解释管教与虐待的

出现虐待(杀)父母事件,跟施虐者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否有关?“为你好”真的对孩子好吗?资深辅导员袁凤珠受访分析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心理,他们该如何自救,并解释管教与虐待的不同。

家庭暴力事件经常发生,包括虐待父母。除了肉体的折磨,受害者承受的精神苦痛同样令人发指。

近日,一名30岁国大前硕士生许祖华,声称念书压力大,从2017年起竟对母亲施暴三年,只许她喝白开水,饿肚子;拿铁锁攻击母亲的私处,拳打脸部,导致她入院至少三次,许祖华最终被判坐牢56周。母亲疑为保住儿子的前途而默默忍受。

日本曾发生另一起个案:34岁女儿桐希生因不堪母亲长期紧逼施压要她考入医科的“教育虐待”,重考九次仍失败,最终,女儿杀害母亲后分尸遗弃而被捕。今年法院宣判考量凶手的受虐情境,将刑期减轻为10年。

有形无形的心理虐待,都让施虐者和受虐者处在一个心理失衡的状态。长此以往,只会让两者心态异常扭曲,甚至带来致命后果。

关于被虐待的心理,本地资深辅导员兼心理咨询师袁凤珠受访时,分享了最近辅导的一个家庭案例:近40岁的单身女儿,高职高薪,看起来能干、聪明、懂礼,帮补老父母家用。但她却在闹脾气时,恶打母亲,用指甲猛抓对方的手和胸,父亲劝架时也被打,有时需要报警才罢休。女儿推说是父母从小爱儿子不爱她,对她诸多要求,看不起她,使她常年饱受精神虐待,才导致如此恶劣性格。当年读中学时,她曾想过被车撞死,她的心早已死去,对生活没有激情和活力。如今她成功了,父母却要靠她养。她愤怒与怨恨自己怎么会有一对永远不夸她、不认可她、贬低她的父母。

她的父母却完全不知道女儿有这种感受与委屈,以为在成长中供给女儿衣食住行的需要已足够。

上述案例,是否存在你我身边?出现虐待(杀)父母事件,跟施虐者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否有关?

袁凤珠说:“ 这完全无关联,这是性格与成长过程中造成误区思维而引发偏差的行为。小时候受到情感虐待的影响,可以是衰弱和深远的,往往是从儿童期延长到青春期和成年。”对许多人来说,年轻时经历情感虐待会影响自我价值和人际关系。对某些人来说,情绪虐待甚至可能导致与精神疾病的斗争。

被虐待的感受因人而异,情感脆弱者,承受着变本加厉的创伤;有些人则认为这是父母为他好。有许多高职位精英,其实是个曾经“丢失了自己”的人。在亲密关系方面的困扰,常常源于在原生家庭里不够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么做是为你好”

“这么做是为你好”,类似这样的话,相信父母都曾对孩子说过。究竟有多少人在父母的这种打击式教育中长大?孩子真的感受到是为自己好,还是为父母的面子好?

袁凤珠指出:“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其实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道德绑架与情绪勒索的行为,不管怎么说你是为了我好,但是你的这些好对我来说是一种负累,并不是我想要的。”

今日的青少年,父母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生养他们,那时候社会追求“5C”(现金、汽车、信用卡、公寓和乡村俱乐部),加上许多父母是从贫穷中奋斗过来,所以在教育上极力逼迫子女追求大学文凭;然而,这时代的孩子大多是养尊处优的草莓族,无论在毅力、意志与情绪上都经不起考验。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无意间给孩子施压,认为是考验激励孩子上进,并非有意伤害孩子,却没有意识到打击式教育会给孩子带来深深的创伤。

一个寻求辅导的青少年对袁凤珠说:“我知道父母的一切想法都是为了我好,想让我有更好的生活。父母肯定不会害我,以爱之名的伤害,我觉得都是无心的。可是,成年以后,我想自己去选择人生未来的路。成功或者失败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做的选择,在未来我不会后悔。我现在就是希望父母只是多给我建议就好。”

管教与虐待的不同

袁凤珠解说管教与虐待之间,有一道明确的分界线:

管教:

1.公正的;2.动机是改正行为;3.是威严的表现;4.不轻易举鞭;5.会先解释错处;6.感觉痛,知道错;7.事后与儿女和好;8.常给机会悔改;9.儿女行为改过;10.对权威尊敬、感激;11.维护儿女的自信心;12.养成合作、顺从的习惯;13.有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虐待:

1.偏见的;2.动机是憎恶的;3.是怒气的表现;4.随心情乱打;5.以喝责、咒骂做开场白;6.身心留下伤痕;7.事后冷言冷语;8.常警告讽刺;9.儿女更加叛逆;10.对权威憎恨、反感;11.侮辱儿女的自尊心;12.导致反权威反社会的心态;13.对人对事皆不负责任。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1/0511/1222.html



上一篇:上高街道东岳社区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下一篇: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缺乏这种能力……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