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静安区)品牌建设指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8 09: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月27日,静安区教育局发布《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静安区)品牌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区域“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的品牌建设,并通过示范校品

5月27日,静安区教育局发布《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静安区)品牌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区域“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的品牌建设,并通过示范校品牌辐射和引领作用,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这是记者从当天在回民中学举行的“指导·服务·创新”——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静安区)品牌建设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

根据《指导意见》,全区各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必须把握好“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家长,归宿是为了学生”这一重要定位,完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

特别是在课程设计上

要考虑成人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围绕家长热点、难点问题

采用角色互动、解疑答惑等方式

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充分利用互联网,使课程变得

灵活化、情境化、生活化、个性化

让家长可以

“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按需选学”

《指导意见》还要求区域内市家庭教育示范校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等国家、市、区级培训;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家长进行全员或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展沙龙研讨等,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

此外,上述《指导意见》

还要求各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协同推进家、校、社携手开展家庭教育

一方面,学校要充分挖掘与激活家长资源,在品牌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充分吸收家长的智慧,努力探寻多种有效途径,让不同背景的家长都能够找到参与学校工作的方式,包括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活动设计、参与教学等;

另一方面,学校要发挥街道、居委会、高教、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优势,为家长提供更广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同时,学校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利用校园官网、微博、微信等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宣传教育政策,推广家教理念,进行方法指导,进一步加强班级微信群管理、手机管理等,为学生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为更好地推进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的品牌建设,会上,成立了由区域心理、语文、数学、英语等一批优秀教师组成的“静安区家庭教育志愿者服务团”;还聘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程文红、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增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3位知名心理学专家为“静安区家庭教育志愿者服务团顾问”。

来自静安区安庆幼儿园、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回民中学等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的代表,也分别在会上介绍了本校在建立家园评价共同体、成就“幸福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和构建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记者:顾武

图片:徐诗承

编辑:路景斓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1/0528/1319.html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
下一篇:文昌开展家庭教育宣讲活动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