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给家长减负,还原家庭教育本质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9 02:3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中国式家长 我们现在讨论的中国式家长,不是那个描述中国当代家庭的“酸甜苦辣”的手机版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一种形态、一个负重而悲催的群体代名词。 家有儿女很多

1、中国式家长

我们现在讨论的中国式家长,不是那个描述中国当代家庭的“酸甜苦辣”的手机版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一种形态、一个负重而悲催的群体代名词。

家有儿女很多时候是一种烦恼的幸福。从孩子呱呱出世,在出生证父母一栏填上名字开始,家长们就签下了一份将余生交代给孩子的“投名状”。十月怀胎,以及孩子出世的生产所经历“鬼门关”,只是“签约”的前奏,真正的大考是二十二年的抚养和培育,特别是孩子求学的19年时光,家长无不“脱层皮”。

为何是19年?做过家长并完成任务的家长们都会知道。3年幼儿园+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19年。这还不包括孩子考研、考博。

传统意义上,我们将年满18岁列为成年,那是对人的生理年龄的界定。在中国,人的真正的成熟,是在升级为家长的那天开始。

身为人母人父,是人告别幼稚,走向真正成熟的分水岭。因为有了养育孩子的责任,只能告别自己的任性,去承担下一个“你”的任性,并为此耗尽余生。

养育二字,“养”是抚养,不但是提供经济来源,还包括生活的照顾和料理;“育”是育人,是将孩子培养成才的过程。

“养”是幸福的负担。养活孩子,你首先得付出更多劳动,力所能及地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并要抽出时间去陪伴、照顾。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虽然不乏辛苦,但都能乐在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金钱、时间和爱。

“育”是烦恼的幸福。培育孩子的过程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是经历炼狱般洗练的过程,不乏精疲力尽、声嘶力竭、惶惶不可终日的煎熬。

作为家长,孩子的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其不可承担之重。一旦孩子教育出了偏差和问题,社会大众舆论的矛头首当其冲指向的是家长,“子不教父之过”成了约定俗成的评判标准。作为中国式家长,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社会对家长的一种道德绑架,成为压在家长头上的一座舆论大山。尽管没人去深究,这个“最好的老师”其实连张资格证都没拿到过呢。就因一张出生证,中国式家长必须拥有拿到一张教师证的能力。

2、家庭教育,不可承受之“负”

教育本就是一项极其巨大、又极其细微的任务,涵盖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动的浩大工程。

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将家庭教育放到了主体教育的高度,给中国式家长太多的要求和责任。这种定位,扩大了家庭教育的外延广度,家庭教育很多时候承担了本应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部分职责。

“德、智、体、美、劳”是传统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而在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中国,教学成绩却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因为,在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优质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真正要体现教育公平不容易。

而体现教育公平最直接、也是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只能是应试教育!所以,一切为了孩子的成绩,成了教育的主旋律。所以,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升学率成为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

因为教育部关于素质教育的约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之外,能体现差异的,只有倚重于孩子在家的时间来实现“补贴”。所以家庭家庭教育成为了除在校之外的“第二战场”。这大概就是我国教育体系将家庭教育列为主体教育地位的原因吧。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现在流行的名言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远背景和底色。

这个论断本来是科学且到位的论述,但是现如今全社会却都在误读了这句话的本义,将背景和底色上升到主体颜色。殊不知背景和底色注定不是教育的主体颜色,家庭教育也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地带。

我们现行体系下的学校教育,很多时候是振振有词地将本应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推给了家长。于是诞生了悲催的一个新名词:“中国式家长”。

不知哪个教育部官员制定的,幼儿园、小学的放学时间是下午4点或4:30,周五的放学时间,更加奇葩:2:40。他们全然不顾,家长的下班时间大多是5:30或6点。

众所周知,幼儿园、小学阶段是孩子最难管、最缺乏自制力的时期,人称“小神兽”。为了孩子的教育,夫妻单独带孩子的家庭为此苦不堪言。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件事,有很多家庭被迫留一个人居家照顾,或被迫选择那种只用上半天班的工作,只是为了照顾孩子。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0/0909/454.html



上一篇:《当代家庭教育》正规刊物省级非国家级知网收
下一篇:MOMΛ当代广场 一站式儿童成长教育航空母舰即将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