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想象跨国移居家庭传承语维持与转用的关键因素(16)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研究思路 本文的数据来自一个大规模家庭民族志调查项目,该项目在大约三十年前(1986)启动。其研究重点是居住在英国的多语跨国移居家庭,这些家庭

研究思路

本文的数据来自一个大规模家庭民族志调查项目,该项目在大约三十年前(1986)启动。其研究重点是居住在英国的多语跨国移居家庭,这些家庭的原居地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很多家庭同原居住地仍有联系。该项目研究对象大约有70个家庭。作为家庭民族志项目,该研究考察的是整个家庭,尽可能包括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因此,该研究得到的数据非常丰富且多样,除了观察与访谈,还包括家庭相册等。研究主要关注家庭代际关系与变化。我们对该项目研究中的30个三代华裔家庭进行了详细研究,考察了他们的语言维持与转用模式及其在不同领域的日常多语实践。本文的数据来源是这30个家庭中的13个家庭。访谈内容包括:(1)移民经验与改变人生的关键时刻;(2)在未来十年内,他们对自己的设想,包括身处何地,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评价自己(从参加访谈那一刻算起)。按照是否使用传承语作为代际交流主要用语这个标准,我们挑选了两组家庭就上述两个话题进行访谈,第一组是成功维持了传承语的家庭,共有五个家庭(M1—M5)。其中三个家庭的传承语是广东话①指粤方言。受访人自称“广东话”,本文采用这一概念。,两个家庭的传承语是国语②因受访者的原居地为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而且在访谈的过程中他们一般自称“讲国语”“讲中文”,本文使用“国语”(Mandarin)这一概念。,共37人。第二组是经历了主要语言转用的八个家庭(S6—S13)。五个家庭的传承语是广东话,其中有两个家庭还讲一些客家话;一个家庭的传承语是客家话,两个家庭的传承语是国语,共61人。十年之后,挑选其中一些家庭(两个语言维持家庭M1和M4,五个语言转用家庭S6、S9、S10、S12与S13),共18人,进行观察研究,并邀请他们向研究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表1(见下页)是这些家庭的基本情况。

访谈数据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数据库,有大量的叙述性描述和观察笔记,可用于不同目的的量性和质性分析。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先对访谈数据进行内容分析,重点分析了参与者作为跨国移居家庭成员的经历,社会文化与社会语言环境,语言实践以及对未来的设想。近年来,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经常使用“叙事转向”(narrative turn)的方法,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同叙事研究相关的分析方法(De Fina & Georgakopoulou 2008),例如,关键事件分析法(critical incident analysis)(Spencer-Oatey & Harsch 2016)、“小故事”分析法(the analysis of“small stories”)(Georgakopoulou 2006),以及时刻分析法(moment analysis)(Li 2011)。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受访者所谈到的经验性内容,尤其是直接提到的或附带提到的生活中微观的、稍纵即逝的体验。我们使用的分析方法也受到了诠释现象分析方法(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IPA)的影响。诠释现象分析法是一种质性心理学分析方法,分析重点是叙述性数据,其中参与者试图理解的是自己所处的世界,而研究者尝试理解的是参与者(Smith & Osborn 2008)。因此,只要可能,我们都会客观地、原封不动地呈现这些数据。但是,在展示这些数据时,我们是按照主题来组织的;为了讨论有关家庭使用什么语言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语言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最合适的、最能揭示真实情况的一些例子。

在内容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模式:有些家庭一直想象着将来有一天要回到原居地,而有些家庭则想象着很可能会定居英国,或至少不会再回到中国。在维持传承语方面,前者要比后者好。我们意识到,对于将来的设想,尤其对于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可能在哪里,或者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设想,在跨国移居家庭的语言选择与日常语言实践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了同一家庭的不同个体在想象方面的差异与冲突,以及一段时间后想象的变化。对于想象的变化,我们研究了他们谈到的促使他们对未来进行重新评估或者重新想象的关键时刻,重新评估或重新想象可以引发重要的行为变化。接下来,我们讨论数据中不同家庭的共同经历。然后再专门讨论想象在他们的叙述中是如何得以构建和展示的,以及想象在语言维持与转用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表1 本研究访谈的家庭概况符号说明:M=维持;S=转用;GP=(外)祖父母;P=父母;C=孩子;GC=(外)孙子(女)家庭序号 成员 传承语(第一代移民的第一语言) 目前代际交流所使用的主要语言 后续观察与访谈成员M1 GP=2男性;2女性P=1男性;1女性C=1男性;2女性GC=1男性广东话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广东话P=1男性;1女性C=1女性GC=1男性M2 M3 M4 M5 GP=1男性;2女性P=1男性;1女性C=1男性;1女性GP=1男性;1女性P=1男性;1女性C=1男性;2女性GP=2男性;1女性P=1男性;1女性C=2女性GP=1男性;1女性P=1男性;1女性C=2男性广东话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广东话,同时使用一些英语广东话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广东话,同时使用一些英语与国语国语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国语 P=1男性;1女性C=1女性国语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国语S6 GP=1男性;2女性P=1男性;1女性C=1男性;2女性GC=1男性广东话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只在同祖父辈交流时使用一些广东话,还使用一些国语P=1男性C=1女性GC=1男性S7 S8 GP=2男性;1女性P=1男性;1女性C=2男性;1女性GP=2女性P=1男性;1女性C=2女性广东话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在同祖父辈交流时使用广东话广东话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在同祖父辈交流时使用广东话S9 GP=1男性;1女性P=1男性;1女性C=1男性;1女性GC=2女性广东话与客家话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在同祖父辈交流时使用广东话和一点儿客家话,还会使用一些国语P=1男性;1女性S10 S11 GP=1男性;1女性P=1男性;1女性C=1男性;1女性GP=2男性;2女性P=1男性;1女性C=1男性;1女性GC=1男性;1女性广东话与客家话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在同祖父辈交流时使用广东话客家话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在同祖父辈交流时使用客家话,还会使用一些广东话和国语P=1男性C=1女性S12 GP=1男性;2女性P=1男性;1女性C=2男性GC=1男性国语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在同祖父辈交流时使用国语P=1女性GC=1男性P=1女性C=1男性S13 GP=1男性;1女性P=1男性;1女性C=2男性国语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在同祖父辈交流时使用国语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508/1209.html



上一篇:雅思写作题材解析及习作修改七家庭类
下一篇:左传家训中的修身思想管窥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