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想象跨国移居家庭传承语维持与转用的关键因素(20)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代际想象 在参与者的想象描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是孩子的未来。替下一代的未来考虑并做打算,对所有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

代际想象

在参与者的想象描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是孩子的未来。替下一代的未来考虑并做打算,对所有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我们研究的这些跨国移居家庭,他们对孩子未来的设想同其移民经历、在现居住地的地位,以及他们同其他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关系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下面的例子表明了被访者早期的移民经历对其语言维持与转用态度的影响。

16.( S7家庭中的祖父,年近七十,原居地中国香港,用广东话表述。)

我刚到英国的时候不会说英语,什么都听不懂,只能靠朋友,帮商店搬货物。等他们(指孙辈)长大就没有问题了,他们的英语很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有时,一个特定事件就会使家庭成员更加坚持他们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上的态度,或者会引起家庭成员重新思考语言选用问题(请参阅下面有关想象重建的讨论)。如下所示:

17. (S12家庭中的母亲,四十五六岁,有两个孩子,原居地中国内地。)

爷爷在这儿时闹了一场大病,把我们全家都折腾得不可开交,天天得有人陪。不懂英语呀,有什么办法!除非将来他们也都回中国去住,在这儿还得会英语。当然懂点儿中文也会有用。(访谈者:你觉得有什么用呢?) 中国现在发展得不错啊,做生意机会多啊。(访谈者:那你会让他们回中国做生意吗?)听他们的吧。

18. (S13家庭中的男性,年近五十。)

我听人家说老人中风后只会说母语,外语就忘了。我老了也许就得回中国,不然在这儿也没人跟我说话。

第二个例子(摘录18)很有趣。说话者似乎把英语当成了一种“外语”。但是,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英语。

在谈到孩子未来这个话题时,尤其有关婚姻和就业时,出现更多代际想象的数据。如下所示:

19. (M4家庭中的母亲,有两个十几岁的女儿,原居地中国内地。)

谁知道她们将来会嫁给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希望她们和华人结婚。(如果她们嫁给外国人,)生活习惯上会有些不同。

“外国人”这个词,指的是任何不属于中华民族的人。

20. (M2家庭中的父亲,有一个15岁的儿子和一个年龄较小的女儿,原居地中国香港。)

他说他想去香港找工作。那你广东话就不能忘,也要学普通话。

当然,家庭中不同时代的人对未来的看法不尽相同。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同这些家庭讨论如何解决家人对未来设想的差异与冲突。其中,比较典型的回答如下:

21. (S13家庭中的男性,年近五十,与摘录18中的男性系同一人。)

老人有老人的愿望,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当然要尊重老人的愿望,但我看最终还是要以孩子的想法(来做)决定。

关系想象

除了上述例子表明的代际想象之外,我们经常发现,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参与者的想象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22. (M5家庭中的父亲,原居地中国内地,称呼他十几岁的儿子为LL。)

我大舅的儿子从澳大利亚回来,先是在别人(的律师)事务所干,后来自己在上海开了个公司,结婚(了),挺稳定的,孩子都上学了。我们回上海玩儿,LL特别喜欢他那里,两人可好了。他说等LL毕业可以到他那里工作,条件不错,比英国还好。(对着LL说)就是得懂中文,不懂中文什么也不行。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仅仅说明参与者在世界各地都有关系,还说明他们有全球化意识。他们意识到移民和离散移居给他们带来的机遇,并期望能够好好利用这些机遇。

必然和命运

有些家庭似乎已经把家庭主要用语从中文变成了英语,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我们特别询问了这些家庭。就像上面几个部分中的一些例子所表明的那样,一些家庭提到了过去的经历或者对未来就业的期待等原因,还有一些家庭则表达了一种必然规律的感觉。如下引文所示:

23. (S13家庭中的母亲,四十多岁,有两个孩子,原居地中国内地。)

谁不想保持自己的语言?!我们原来也是特别想让他们学中文,可是后来他们的朋友都是外国人,都在一起说英语,也没办法了。

24. (摘录24中那位女性的丈夫,S13家庭中的父亲,有两个孩子,年近五十,原居地中国内地,用英文表述。)

我们能做什么呢?到处都讲英语。他们的朋友都讲英语,甚至连他们的中国朋友都讲英语。我们也必须讲英语。对他们来说,中文太难了。他们能听明白我们所说的一部分内容。但是他们不会读不会写。对此,我们无能为力。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508/1209.html



上一篇:雅思写作题材解析及习作修改七家庭类
下一篇:左传家训中的修身思想管窥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