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想象跨国移居家庭传承语维持与转用的关键因素(23)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5. (S12家庭中的母亲。) 其实我们原来都是跟他们讲中文的。带他们回中国去,他们也很开心。后来国内没人了,老人不在了,其他的都出去不回来了。

35. (S12家庭中的母亲。)

其实我们原来都是跟他们讲中文的。带他们回中国去,他们也很开心。后来国内没人了,老人不在了,其他的都出去不回来了。我们也就没再坚持。可他们(指儿子)有时说将来会回中国去,也想让他们的孩子学中文。

36. (S9家庭中的父亲,原居地中国香港。其实,他在此处说的是国语,为了要表明其广东话背景,特转录成了繁体字。)

我們以前是和他們講廣東話的。後來他們上大學自己學講中文了,我看他們有很多從中國來的朋友。我也和他們講中文。

不同的观点

对家庭在语言维持方面所做的努力,人们当然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经历。一些在英国出生的家庭成员告诉我们,他们觉得周末去中文补习学校上课是浪费时间,其观点如下所示:

37. (S10家庭中的女性,在英国出生,二十五六岁,父母来自中国香港,用英语表述。)

我们并不是真的是被逼着才去上课的,这是一种习惯。学期中的每个星期天下午,我们都会开车去中文学校,在那里学上三四个小时。我认为,老师教得并不好。现在,已经记不得学过什么了。在大学里,仅仅通过和华人学生(同学)聊天,特别是和中国学生聊天,我觉得我学会的中文可能比在中文学校学会的多。

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如下所示:

38. (英国出生,大学生,来自M1家庭,父母来自中国香港,用英语表述。)

我觉得中文学校很有意思。我确实学了很多东西,虽然可能还不够多。但是,能认识其他华裔孩子,交很多朋友,我觉得挺好的。现在,同他们还有联系,有时一起出去玩。有些中文学校的老师就是家长。我们就认识其中一两位家长。他们都在非常努力地帮我们学中文。

我们感到有意思的是一些受访人评论说,该研究项目帮助他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跨国移居家庭维持其传承语的意义。如下面两则评论所示:

39. (M4家庭中的母亲,年近五十岁,原居地是中国内地。)

我从来没想到保持你自己的语言会这么难。还是跟你谈过以后,我们在家谈,说“得有个计划”,我们得想,要孩子将来做什么,我们一家想去哪儿。我们是想两种语言都能保持。但我们更需要为中文努力,因为在家外边没有学习使用的机会。

她的丈夫这样认为:

40. (M4家庭中的丈夫。)

我们本来没有计划在英国长期居住。我们其实是想应该尽量努力多学英语,快点学,回了国可以说一口好英语,小孩的英语也不会忘。但你这个项目让我们见到其他人家,才知道保持中文反而更难。他们在幼儿园、学校就能学英语。可只能跟我们学中文,而我们又不是专业(的)。不知道怎么教中文。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举例说明了出现在家庭民族志研究项目中的一些话题。这些话题构成影响代际语言维持与转用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因素会以某种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而这取决于所讨论的特定家庭的具体情形。为了证明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以及想象的作用,我们现在向大家讲述一位姓简的家庭的故事。这个家庭经历了一系列的语言转用,但也尽力维持了很不错的中文水平。

简家的故事

在简家,我们最先认识的是简夫人。她年近七十,是第一代移民,现在已经是一位祖母了。她的语言背景是客家话,来自中国香港新界的一个村子。在20世纪60年代,快三十岁时移民到了英国。她告诉我们,她是在英国遇到她丈夫的,她丈夫讲广东话。很明显他们之间是包办婚姻,因为在她离开香港之前其实就已经和简先生是合法夫妻了。简先生那时也快三十岁了。他先是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时间不长,英文水平有限。后来,又在同乡开的一家中餐馆打工。简夫人来到英国后,先是在同一家中餐馆打工。在餐馆工作期间,她学会了一点儿英语和广东话。她丈夫后来又回到了建筑行业工作,参与了伦敦的一些主要建筑项目。赚到足够的钱之后,他们自己开了一家外卖店。雇了香港的一个远房亲戚做兼职助手, 他会说英语,负责给顾客下单并且在前台招待顾客。不过,主要还是简夫人在管理他们的家庭生意。简先生还在建筑行业继续工作,是兼职的、自由职业式的工作。

在中餐馆,简夫人从她丈夫和其他人那里学会了广东话。同简先生讲话时,用的是广东话。当简夫人快要生第一个孩子时,她的父母为了帮他们照看孩子住在了他们家。外祖父/母说的是客家话。他们能听懂一些广东话,但是除了同简先生交流之外,大部分都说客家话。简夫人说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由于是外祖父/母带大的,所以客家话也很好。但后来,由于那时没有其他中文补习学校,周末就会把孩子送到教广东话的中文补习学校。事实上,英国到现在也没有任何提供客家话教学的中文补习学校。简先生和简夫人都懂一些国语,也非常乐意使用国语同我们交谈。当问到他们是如何学会国语时,他们说是在同讲国语的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学会的。这反映了英国华裔群体最近在人口数量上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说国语的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508/1209.html



上一篇:雅思写作题材解析及习作修改七家庭类
下一篇:左传家训中的修身思想管窥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